裁员的逻辑
这里的裁员不是指公司行为,而是指市场行为。
所以我们用另一个名词来概括可能更合适:劳动力升级。
结合我们刚才讲的内容,昨天讲的内容,很容易得到一个结论:
当工种B,可以比工种A更快,更好,更多地创造同一类价值时。工种A就会被裁撤。工种B的招聘需求就会提升。
利用这个逻辑,我们可以理解很多工种,薪资多年不涨。人数不断缩减的原因——这个工种,创造价值的效率逐渐跟不上时代节奏。
我们沿用《未来已来(上)》中的案例,如果说算法替代人做决策越来越普遍,那么显然数据分析师,在创造价值上会有更高的效率。
市场对数据分析师的需求,就会远大于对运营的需求。数据分析师的收益水涨船高。
紧接着,就会有相应的人才,从高校,从其他行业,从其他岗位涌入进来。
运营,作为一种岗位会逐渐被市场遗忘。
这也是一件正在发生的事,LinkedIn发布的《2016年中国互联网最热职位人才报告》显示,数据分析人才的供给指数仅为0.05,属于高度稀缺。此外,数据分析人才的跳槽速度也最快,平均跳槽速度为19.8个月。根据中国商业联合会数据分析专业委员会统计,未来中国基础性数据分析人才缺口将达到1400万。
与之对应的是薪酬标准,在大型的互联网公司,大数据分析师的薪酬常常要比同级别的其他职位至少高出20%至30%。
让我们做一个总结:
那些在未来(或说现在),会(或说正在)替代掉我们工作的人。他们具备怎样的共性?
你如果作为一家公司CEO,你更愿意要什么样的候选人?
你是一家公司的HRD,你会为怎样的人才支付更高的薪资(在忽视管理这种价值倍增方式的前提下)?
这三个问题的答案都指向一个地方:
懂编程,懂数据,懂技术的复合型人才。
他们具备更好的潜力,能面对正在/即将发生的变化。
他们是不可或缺的人才储备。